建設智能電網在客觀上為調整、優化電力和能源結構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機遇,并且可為電力企業提高運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通過對電力生產、輸配、用電各個環節的優化管理,可以節省電費、實現智能管理、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動力車的接入等。 從全球范圍來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屬于當前智能電網范疇的一些技術如電子控制、數字化計量和監控開始得到應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人們將適應未來需要的現代化電網作為一個整體開始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一些電力公用事業機構在小范圍內對電網進行改造和升級,以獲取實踐經驗,提高運營績效。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加大了智能電網建設的力度,并投入大量公共資金予以扶持,將其提升到國家能源、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全力推行。目前,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等組織機構已經或正在加緊制定與智能電網相關的國際標準。 我國國家電網公司以“堅強智能電網”為目標,提出了到2020年的三階段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過去兩年,國家電網全面推進智能電網試點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了21類228項試點工程,制定了15項智能變電站標準,已經建成陜西750千伏、延安、江蘇220千伏等8個智能變電站。加快技術標準制定和關鍵設備的研發應用,加強清潔能源發電并網技術研究,提高電網優化配置能力,研發重點領域集中在智能化電力電子設備、智能化傳感技術、可再生能源并網、儲能技術和分布式能源。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我國電力行業節能關鍵技術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12-01-12
來源:國家能源局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