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能源科技裝備行業管理巡禮(四) 五、依托重點能源工程,推進能源裝備國產化 一是重點推進核電等發電裝備國產化。繼續推進核電主泵、核電鍛件、關鍵泵閥和儀控系統等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和示范應用,組織召開了核電站關鍵儀表國產化工作會議,印發了國產化實施方案,成立國產化工作組和專家委員會;積極推進火電技術進步和裝備國產化,組織有關電廠、設計院、主機制造廠、閥門和四大管道制造企業簽訂了聯合研發協議,加快推進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關鍵閥門和四大管道國產化。二是穩步推進特高壓輸電裝備國產化。以我國第二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為依托,穩步推進特高壓交流輸電裝備國產化;研究并批復了該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方案和招標采購方式,要求主設備全部立足國內采購,關鍵組部件和原材料實現突破。啟動并參與我國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的驗收工作。三是天然氣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以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為依托,天然氣長輸管道三大關鍵設備的研制工作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批30臺大口徑全焊接球閥已經研制成功并全部簽訂訂貨合同;首批2套20MW級高速直連變頻電驅壓縮機組順利通過帶負荷聯調試驗,已發往工程現場開展工業性試驗;首臺30MW燃驅壓縮機組已經完成廠內試驗。四是啟動大型天然氣液化及LNG接收站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會同油氣司,落實中石油昆侖能源泰安60萬噸天然氣液化生產線等項目作為國產化依托項目;組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石油和有關骨干裝備制造企業,制定了國產化工作方案,召開了國產化啟動會并簽訂了聯合研發協議。依托中石油寰球工程公司,建設了建設國家能源LNG研發中心,印發了《進一步促進大型天然氣液化裝備國產化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國產化任務和關鍵時間節點,成立了工作小組。五是籌劃推進海洋工程、煤制油等裝備國產化工作。組織有關企業啟動國產化工作方案的編寫工作,組織召開神華寧煤煤制油項目裝備協調會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落實國產化依托工程。 六、加強能源技術裝備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工作 一是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加強工作指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項目申報、材料審核、專家評審、項目批復、下達資金、進度管理、驗收總結等一整套工作程序,編制并發布了《中央預算內投資能源科技裝備的領域和重點方向》,加強工作指導。二是完成201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安排。以能源行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要為導向,圍繞能源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重大裝備國產化、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投入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了能源自主創新(含核電設備)、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能源裝備)等48個項目(包括14個國家能源研發(實驗)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以及往年已批復成立的研發中心能力續建項目),著力提高能源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三是全面開展項目監督檢查工作。根據中央紀委、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的相關要求,我局于7月份下發了通知, 對2008到2010年我局安排的106個中央投資項目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并起草了監督檢查報告;在此基礎上,督促有關項目單位及時進行了整改和完善。四是組織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向各省(市、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和中央企業集團下發了《關于上報2012年能源裝備技術改造和能源自主創新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通知》,各地方和央企共上報400多個項目,為做好2012年的項目安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 |